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低密度硬质交联聚氯乙烯结构泡沫的研究进展(3)

来源:硬质合金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[1]刘铁民,张广成,陈挺,史学涛.泡沫塑料高性能化研究进展[J].工程塑料应用,2006(01):61-65. [2]张广成,史爱华,潘恒太,马忠雷.低密度硬质交联P

[1]刘铁民,张广成,陈挺,史学涛.泡沫塑料高性能化研究进展[J].工程塑料应用,2006(01):61-65.

[2]张广成,史爱华,潘恒太,马忠雷.低密度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的研究进展[J].工程塑料应用,2011,39(08):88-91.

[3]王宝春,郑威,袁秀梅.泡沫塑料研究进展[J].工程塑料应用,2009,37(10):77-82.

[4]苑会林,廖前程.硬质交联发泡聚氯乙烯板材的研究进展[J].聚氯乙烯,2010(03).

[5]阮积义,等.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加工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2.

[6]史爱华,张广成,马忠雷,齐锴亮,礼嵩明.低密度交联硬质聚氯乙烯泡沫塑料的研究[J].应用化工,2011,40(02):287-290,294.

[7]陈志兵,何继敏.PET发泡成型研究进展[J].塑料科技,2010,38(04):100-104.

[8]柳佳.PVC链段结构模型的构建及热稳定性研究[D].石河子大学,2016.

[9]秦吉臣,贾润礼.聚氯乙烯化学交联方法的研究[J].塑料科技,2002(04):35-37,46.

[10]包永忠,黄志明,翁志学.聚氯乙烯塑料的耐热改性[J].聚氯乙烯,2004(01):4-6.

[11]孙亚娟.聚氯乙烯糊树脂的交联改性[D].北京化工大学,2002.

[12]王静,刘晓明.国外聚氯乙烯交联技术的研究进展[J].聚氯乙烯,2006(03):1-6.

[13]姜治伟,薛俭,杜中辉,唐涛,刘文彬.偶氮复合发泡剂对交联聚氯乙烯泡沫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[J].应用化学,2014,31(11):1248-1254.

[14]让德龙,等.热塑性聚合物发泡成型—原理与进展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2.4

[15]连荣炳.软质聚氯乙烯发泡材料的研究[D].四川大学,2006.

[16]苑会林,廖前程.硬质交联发泡聚氯乙烯板材的研究进展[J].聚氯乙烯,2010,38(03):1-3.

[17]崔丽梅,殷耀华.我国硬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进展[J].聚氯乙烯,2003(01):7-12.

[18]张明强,刘爱学,黄安民,郑梯和,陶孟,唐一鸣.国内聚氯乙烯泡沫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[J]化工新型材料,2011,39(02):36-38,44.

[19]朱文强,贲进,王健,吴海宙.一种改进的交联聚氯乙烯结构泡沫及制备方法[P].CN2.X,2009-11-18

[20]史爱华,张广成,马忠雷,齐锴亮,礼嵩明.交联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泡体生长的可视化研究 [J].材料导报,2011,25(16):103-107.

[21]屈华昌,张俊,等.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[M]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4.

[22]吕召胜,谈桂春,赵志鸿,栾维涛.2015年我国工程塑料加工技术进展[J].工程塑料应用,2016,44(05):116-125.

[23]岳建军.塑料加工工艺与制件结构设计[J].中国新技术新产品,2013(17):107-108.

[24]吴刚.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[J].广东化工,2008(09):3-7,61.

[25]张玉霞,王向东,苗春兰.微孔塑料发泡技术[J].现代塑料加工应用,2002(02):21-24.

[26]王雷刚,顾燕如,黄瑶,王匀.微孔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及其发展[J].现代塑料加工应用,2007(04):56-58.

[27]王雁国,汪艳,张慧.硬质交联PVC泡沫塑料的制备[J].工程塑料应用,2014,42(06):13-16.

[28]王静,刘晓明.国外聚氯乙烯交联技术的研究进展[J].聚氯乙烯,2006(03):1-6.

[29]马青赛,贾润礼.聚氯乙烯化学交联方法的研究进展[J].绝缘材料,2007(04):29-31,35.

[30]任松宇,李斌,赵光明,吴泽.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及其应用进展[J].科技展望,2016,26(04):178.

[31]卢子扬.超临界流体的原理及利用技术[J].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,1997(01):44-50.

[32]刘涛,罗世凯,余雪江,王宪忠.间歇式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的成核机理研究[J].工程塑料应用,2010,38(04):5-8.

[33]张建伟,王澜,王佩璋.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微孔发泡聚合物制备中的应用[J].广东塑料,2005(10):33-37.

[34]程博,齐暑华,吴波,曹鹏.超临界CO2发泡微孔塑料的研究进展[J].中国塑料,2010,24(12):14-20.

[35]闫长浩.蜂窝夹芯塑料板材发展现状与室内空间装饰工程应用[J].塑料工业,2017,45(09):148-151.

文章来源:《硬质合金》 网址: http://www.yzhjzzs.cn/qikandaodu/2021/0422/526.html



上一篇:硬质合金表面激光熔凝修复组织与摩擦磨损性能
下一篇:一种耐切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

硬质合金投稿 | 硬质合金编辑部| 硬质合金版面费 | 硬质合金论文发表 | 硬质合金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硬质合金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